云尚香茶道网
当前位置: 云尚香 > 茶叶知识

英红九号的来历 英红九号的故事

时间:2022-04-17人气:作者:云尚香百科

1961年,为培育适合英德红茶发展的优良茶树品种,科学家们从引进的云南大叶群体(1956年引进)茶园中共分离出22棵无性系单株,当时“英红9号”的实际编号为“英茶17号”。1963年在英德茶场茶山队的茶园中繁育无性系种苗,1964年春移植到广东茶科所中区品种园,开展初步品比试验。

英红九号的来历 英红九号的故事(图1)

由于选育地处在英红地界,科技人员对入选的单株重新命名为英红系列,其中“英茶17号”正式定名为“英红9号”。1975年开展农艺性状、品质、产量鉴定,1977年开展生化测定。1982开展系统的品比试验,1985在湛江开展区域性试验。

为便于书写推广,“英红9号”重命名为“英红九号”,1986年“英红九号”被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为省级良种,并建立良种苗木繁育基地。

1988年12月颁发良种证书(证书编号:粤审茶1988010),其审定评语为:“经品比试验和生产鉴定,该品种品质优良,产量高。萌芽早,生育期长,发芽密度中等,属重芽、乔木型大叶种,适制红茶,可在亚热带、热带红茶区种植”。

英红九号品牌的构建历程,是对英德红茶这一公共品牌的延续与传承。英德红茶早在上世纪60年代便已蜚声国内外,就连英国女王也用其招待贵宾,英德红茶遂被誉为“中国红茶后起之秀、中国红茶之花”,随之饮誉世界。当年红遍天下的英德红茶并非我们所熟知的英红九号,而是红碎茶。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作为广东一家从事茶叶科学研究的省级综合性科研机构,广东茶科所的几代科学家们在茶树品种资源收集引进鉴评与新品种选育、栽培加工技术与加工设备研发、产品开发及质量安全与标准制定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科学研究工作:1970年联合发明了国内第一台红碎茶转子揉切机,依靠科学技术支撑了英德红茶的第一次辉煌,有效地带动了作为后起之秀的英德红茶在短时间内迅速走向世界并成为国际知名品牌。

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后期,由于外贸体制改革,英德红茶产业转入一个低潮期,广东茶科所的科学家们并没有因此而气馁,执着坚持对英德红茶的品质提升和品牌培育。

通过几代科学家的不懈创新与接力传承,主持制定的“国家红碎茶出口二套样标准”于1992年11月获得国家技术监督局批准于1993年7月起实施;金毫茶、金毛毫茶在1989年就已定型生产,于1992年批量投放市场,是中国第一个按“名茶”品质档次创制的红茶珍品,多次荣获全省、全国红茶质量评比冠军(金奖),填补了国内大叶种名茶空白;

同时,金毫茶于1997年6月被列为广东省级重点新产品(证书编号:9742002),同年12月被列为国家级重点科技新产品(项目编号:744078014138);2008年联合广东省农机所在国内率先研发出第一条红条茶清洁化连续化生产线。

以“鸿雁”牌英红九号系列产品为代表的新一代红茶,以其绿色安全的原料、制作工艺、品质征服了消费者的品味,培育了一批忠实顾客,极大提高了以英红九号为代表的英德红茶的品牌美誉,英红九号条形红茶也被定为广东省重点新产品(项目编号:2008GRE00260),为英德红茶第二次辉煌再一次提供了科技支撑。

经过多年的工艺改进、品质提升和品牌建设,2014年英德红茶品牌价值达到11.96亿元(2013年首次超过滇红,进入全国红茶品牌第三名)。英红九号亦从一个茶树品种名、红茶产品名,发展成为一个响亮的区域性茶叶公用品牌名,成为了英德红茶的杰出代表,英德红茶乃至广东红茶实现“复苏再创辉煌”,创造出了“以一个品种提振整个广东红茶产业”的神话。

广东茶科所作为英红九号核心技术的原创者,主动担当示范推广英红九号的重任,英德市先后成立了广东鸿雁茶业有限公司、英德八百秀才茶业有限公司、德高信茶业控股有限公司等几十家大型茶叶企业。

2010年,英红九号被列为广东省农业主导品种;2015年英德市茶园种植面积达7.34万亩,成品红茶产量4000吨,产值15亿元,其中英红九号茶园种植面积达5万亩,成品红茶产量2960吨,同时以英德为中心辐射粤东西北的潮州、河源、梅州、湛江、茂名、肇庆、云浮、韶关等茶产区,英红九号的省内种植面积已超9万亩,累计创造社会经济效益40多亿元。

如今,英红九号成为了英德、广东乃至华南茶业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其将为英德红茶实现“再次辉煌”增添光辉、续写新的传奇故事。

标签: 英红九号